烏蘭巴托是一座適合,以一週為單位停留的城市。能在走馬看花、品嚐餐廳與參觀博物館之間,找到有度的平衡,不僅充實閱讀城市各種樣貌,也同時享有虛度的閒散時光。博物館們之間的距離,幾乎都不算太遠,適合安排「博物館+午餐+博物館」的組合,每館預留半天時間參觀,到下午閉館離開時,離落日尚有幾個鐘頭,還能安排更chill的晚餐或酒吧作為一日結尾。
幾間主要博物館,大致可分為:自然、歷史、藝術、宗教等類型,但展示內容相互交疊,絕對是常態,因為這裡的藝術,很大部分是來源於藏傳佛教的傳統;而宗教的遺留,正是形塑今日蒙古的重要歷史因素。而放眼整個蒙古國,博物館幾乎都有「參觀票」與「攝影票」兩種票種,參觀票價格約落在15,000蒙圖至35,000蒙圖之間(約150-350台幣),攝影票往往是一般票的2至3倍,且攝影票需另行購買。
因此,若打算光明正大拍攝展覽內容,參觀一間博物館的成本,相當於在市區吃一份精緻套餐。但這仍是筆值得的花費,畢竟短短兩三個小時中,來不及吸收的內容,能透過拍攝而深刻記錄,永久保存在自己的相簿與資料夾,不時反覆觀看與對照。
—宗教系列—
甘丹寺・博格多汗冬宮・興仁寺
「甘丹寺(Gandan Tegchinlen Monastery)」與「博格多汗冬宮(Bogd Khan Winter Palace)」,被視為烏蘭巴托的必訪之處。甘丹寺自1756年即已出現,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興起與發展,也是蒙古藏傳佛教的主要中心。博格多汗冬宮則是一座中國式的建築群,為蒙古末代政治宗教領袖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七世」在這座城市的居所之一,除了展示了這位貴族活佛奢華的生活樣態,還有他的生活物品跟收藏。
另外,建於1904年的「興仁寺(Choijin Lama Temple Museum)」,則是一座名符其實的宗教藝術博物館,共六座佈局對稱的寺廟建築,收藏了十七世紀政教領袖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」的藝術作品,且擁有令人難忘的壁畫。相對其他博物館,興仁寺的票價稍高,參觀的人較少,但對藝術品的展示維護,以及不打擾參觀者的動線規劃與引導,也都更為用心體貼,參觀品質更優於市區或蒙古其他地方的寺院博物館。
—藝術系列—
札那巴札爾美術館・蒙古國家藝廊
為紀念前述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」的藝術成就,以他的本名所命名的展館,為「札那巴札爾美術館(The Fine Arts Zanabazar Museum)」。雖然參觀人潮不如其他博物館或廟宇,但這棟建築在1913年初建時,可是城市的最高地標,正門口前就是大型肉畜交易市場,並先後作為民國時期的銀行、紅軍總部與國營百貨。
1960年代,這裡就轉型成為美術館,目前主要展場位於二樓,依時代、風格區分,陳列藏傳佛教的大幅繪畫、佛像,與薩滿儀式用具,以及流行於19至20世紀的蒙古傳統繪畫「Mongol Zurag」。我到訪的時候,一樓兩側分別有截然不同的展區風格。一個是嘗試結合當代技術,將Zurag作品、宗教概念畫作,轉化為動畫的展示空間;以及僅有一個房間大小,卻展示許多烏蘭巴托老照片的展區,透過照片能看到,這座美術館在過去不同時期的樣貌,以及城市各個角落的曾經。
隱身巷間的「蒙古國家藝廊(The National Art Gallery of Mongolian)」,有最友善的參觀票價,也無需另行購買攝影票,且或許也是這座城市中,參觀起來最愜意的展館。它有寬闊大氣的展場,收藏許多當代蒙古藝術家的畫作,在參觀過各種以宗教與傳統風格為主的場域與作品之後,絕對適合來到這裡,稍稍轉換虔敬與神聖的氛圍,以更輕盈,不那麼嚴肅的心情,欣賞當代藝術家筆下的移動與游牧生活、不同世代的生活記憶、戈壁中的風景……。作為外地人,藉此也能更進一步,接觸、想像當地人的生活,透過他們的眼睛與作品,認識這片土地。
—歷史與自然史系列—
國家博物館・成吉思汗博物館・蒙古自然史博物館
「蒙古國家博物館(National Museum of Mongolia)」則是一座展示手法平穩的歷史博物館。主展區為蒙古各時期簡史,依時間軸從石器時期,匈奴、柔然、鮮卑時期,回鶻、突厥、契丹王朝,到大蒙古帝國時期、清國統治與共產革命。最難得的是,一路紀錄到當代蒙古國的政體轉型,以及民主化的過程,完整呈現蒙古不僅僅是「游牧帝國」的歷史。同時也有專門陳列境內各族群與階級的服飾展區與使用器物展區。
因此,即便博物館限於空間,只能展示濃縮後的重點,但也足以用去一個下午,慢慢消化理解,從這片土地所出發的,漫長的每個斷代史。對於時間有限的旅人而言,會是一座最適合,認識所踏上的國度身世的入門展館。
「成吉思汗博物館(Chinggis Khan National Museum)」以英雄為名,自然更加恢宏大氣。國家博物館所來不及細數的,幾乎都放來這裡被好好訴說。它的常設展廳多達五層樓,每層分別是一個時代或統治王朝,雖然是常設展,但每一樓層各有獨特展示風格,透過不同材質營造展場情境,揀選不同展品類別,呈現該時期最顯著的特色,進而揉合成當代蒙古敘說過去的史詩,華麗繽紛,也多元細微。在2022年10月更名重新開館後,國家地理將其列為2024年全球二十座必訪的博物館之一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成吉思汗博物館常設展區,僅使用兩種文字:新蒙文與舊蒙文,外國人僅能透過少有的英文標題快速瀏覽,或是耐心逐一掃描QRcode,在手機上閱讀每一區與文物的介紹。如此可見,這座博物館最主要的對話對象,是本國國民,向國人傳達共同的記憶與身世的同時,也貫徹復振舊蒙文的苦心孤詣。可說是一座兼具氣派、細緻與企圖的博物館。
位於林蔭大道旁的「蒙古自然史博物館(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Monglia)」,或許是這座城市中,最適合親子前往的展覽館。與展示百年、千年人類活動的博物館不同,這裡的時間尺度,是以數億年為起點,從腳下這塊地層的形成作為開篇。雖然從佈局與設計,能明顯感覺到展覽已延續了不少年份,但1920年代在戈壁挖掘出土的恐龍化石,就有很大一部分收藏、展示於此,這同時也是自然史博物館的主打展區,因此如果在旅程中,同時有機會到訪恐龍化石出土的 Flaming Cliffs(Bayzanzag),將能更好的想像,展覽中所描述的挖掘過程。
自然史博物館另一個震懾我的展區,則是實體動物標本,無論草原、戈壁、森林、高山、冰原……,這個國度所出現的眾多野生動物,都分別以「骨架」與「標本」的樣貌,真實原寸呈現。那些從未聽過,或傳說中的動物,都以炯炯有神的目光與你對視,實際感受牠們在自然界中的體型身影。